【聪听舆情】监测系统高度重视热点舆情管理。凭借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实时监控功能,聪听舆情监控管理系统能够协助政府、企业及相关机构精确追踪舆情动态,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这一系统不仅提升了对舆情趋势的掌控力,还显著增强了风险预警与处置的时效性。
【聪听舆情监测方案】为您量身定制舆情监测系统,精准把握热点舆情。立即点击免费试用 > > > >
【要点速读】
9 月 2 日,央视新闻报道显示,第 11 号台风“摩羯”于 9 月 1 日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海域生成。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和各相关部门全面做好防御台风“摩羯”的工作。9 月 6 日,央视新闻报道称,台风“摩羯”已于当日下午 16 时左右在海南文昌市翁田镇沿海地区登陆,成为今年以来在我国登陆的最强台风之一。9 月 7 日,海南省防御台风“摩羯”应急指挥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7 日 15 时,台风已导致全省 4 人死亡,95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 600 亿元。9 月 8 日,随着台风“摩羯”风力减弱,中央气象台于当日 17 时停止了对其的编号。
传播特点:视频平台为主要舆论场,事发地网民参与度高
自 9 月 2 日 10 时至 9 月 9 日 15 时,全网关于台风“摩羯”的信息总量达到 195.55 万条,其中视频平台的相关信息量为 89.92 万条,占比 45.98%,成为事件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台风登陆地广东、海南产生的信息量位居前两位,分别为 44.19 万条和 38.27 万条,反映了事发地区媒体和网民对本次事件的高度关注,讨论热度较高。舆论倾向:非敏感信息占比超过七成,舆论情绪以正面为主
本次事件中,非敏感信息占比高达 75.03%,舆论情绪以正面为主。分析发现,舆论的正面情绪集中在对气象部门及时预警工作的肯定,关注台风四次登陆的原因及救灾进展等。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对台风引发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的担忧和悲痛,以及对个别商家借灾难牟利的质疑。舆论观点:震惊惋惜,关注受灾状况
部分舆论对此次台风的强度和影响感到震惊与惋惜;另有部分舆论关注台风影响下多地的受灾情况;也有舆论认为气象部门的预警工作做得很到位;同时,一些舆论质疑某些商家在灾难中趁机牟利;还有舆论则关心避险指南和捐款渠道的开放情况。
聪听舆情提供的定制化舆情监控方案与政企舆情报告,能够满足政企在舆情管理中的多样化需求。凭借其自动化和个性化功能,聪听舆情支持高效精准的舆情管理,允许用户全面定制报告模板、数据分析、表头和图片设置,确保报告内容完全契合企业的特定需求。
聪听舆情:10分钟溯源负面信息,1小时全网事件分析,快速复盘!【点击咨询】
【报告详版】
一、台风“摩羯”致 4 人死亡,95 人受伤,引发关注
9 月 2 日 10 时起,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第 11 号台风“摩羯”于 9 月 1 日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预计“摩羯”将以每小时 15-20 公里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动,并将于 5 日前后进入南海北部海面,最强可达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
2 日 19 时,据央广网报道,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做好台风“摩羯”防御工作。
3 日 15 时,据北青网报道,台风“摩羯”已进入南海,14 时其中心位于海南省文昌市偏东方向约 880 公里的南海东部海面上,最大风力 9 级。
4 日 8 时,据海南日报报道,3 日晚,海南省召开防御台风“摩羯”视频动员部署会议,省委书记冯飞讲话,省长刘小明等省军级领导参加。
5 日 10 时,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受台风“摩羯”影响,5 日 18 时起海南环岛高铁、海口市域列车全线停运。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5 日发布紧急通知,要求海南各市县旅文局立即关停本地所有旅游景区,立即深入文旅单位排查安全风险隐患,检查防汛物资储备情况。
6 日 16 时,据央视新闻报道,台风“摩羯”已于 16 时 20 分前后在海南文昌市翁田镇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17 级以上。“摩羯”成为今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也是继 2014 年第 9 号台风“威马逊”之后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
6 日 20 时,据新华社报道,台风“摩羯”严重影响海南,造成多条线路停电,截至 6 日 17 时 30 分,全省受影响电力用户达 83 万户。供电部门已组织 7000 余人应急队伍,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投入抢修。
6 日 21 时,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台风“摩羯”携带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登陆文昌市翁田镇沿海后,对广东湛江有严重影响。据广东湛江市应急管理局介绍,湛江、海口、茂名、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发挥粤桂琼七市应急联动机制作用,在应急专家、救援队伍及装备、物资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援,力争沟通顺畅、救援高效。截至 6 日晚,徐闻县共安全转移民众 85000 多人。
7 日 11 时,据财联社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下达 2 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海南、广东台风灾害灾后应急恢复。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预拨 2.7 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重点支持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做好防汛防台风、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7 日 20 时,据央视新闻报道,海南省防御台风“摩羯”应急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初步统计,截至 9 月 7 日 15 时,台风“摩羯”共造成全省死亡 4 人,受伤 95 人。据统计,海口市受灾人口 126.81 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 263.24 亿元。文昌市 17 个镇均受到强烈的暴风袭击,预计直接经济损失 327 亿元。
8 日 17 时,据中央气象台报道,台风“摩羯”已于 8 日上午在越南山萝省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目前其风力进一步减弱,中央气象台于 9 月 8 日 17 时对其停止编号。
二、视频平台成主要舆论场,事发地网民更为关注
根据【聪听舆情】统计,9 月 2 日 10 时至 9 日 15 时,事件相关的全网信息量为 195.55 万条,视频平台相关信息量为 89.92 万条,占比为 45.98%,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
从“台风‘摩羯’致 4 人死亡 95 人受伤”舆论传播走势可见,9 月 2 日 10 时,央视新闻报道台风“摩羯”生成即引发舆论关注;9 月 4 日,海南省召开防御台风动员部署会议助推信息发酵,网民对“摩羯”可能带来的影响力和破坏力愈发关注;9 月 6 日,“摩羯”在海南省文昌市正式登陆,#超级台风“摩羯”已达 17 级# #被摩羯卫星云图吓一跳:骷髅现形# 等话题登上多平台热点榜单,带动相关信息量于当日达峰值 57.48 万条,后信息量逐渐下降。
从相关信息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台风“摩羯”登陆地广东、海南产生的信息量最高,分别为 44.19 万条和 38.27 万条,侧面说明事发地媒体及网民对本事件高度关注,产生了较多的讨论量。
由敏感信息占比图可见,事件的非敏感信息占比达 75.03%,舆论情绪倾向正面。经分析,舆论的正面情绪主要表现在对气象部门的及时预警表示肯定,聚焦“摩羯”四次登陆原因,关注救灾进展等方面。舆论的负面情绪主要集中在对本次台风引发的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表示悲伤恐慌,质疑有商家“发灾难财”等方面。
由敏感信息占比趋势图可见,9 月 2 日,广东和海南省相关部门发布台风预警信息后,舆论表示担忧和恐慌,敏感信息呈小幅上升趋势。6 日,“摩羯”正式在我国沿海登陆后,相关灾害画面广泛传播,灾害造成的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加剧网民悲痛情绪,敏感信息占比继续上升,最高升至 37.16%,后呈现下降趋势。
三、舆论观点
(一)专家学者观点
部分专家学者对此次台风为何如此“凶猛”、未来对我国是否仍存在影响及如何防范次生灾害给出专业解读。
(二)网民观点
据网民观点抽样结果显示,表示震惊和惋惜的网民占比最高,达 28.64%。这部分网民对遇难者、伤者及多地承受的巨额经济损失表示痛心和惋惜,对台风的瞬间破坏力表示震惊。部分台风亲历者发文描述所在地断水、断电、网络没信号及台风过后一地狼藉的场景。
关注多地受灾情况的网民占比为 19.85%,居第二位。这部分网民主要关注“群众被困”“作物绝产”“水电停供”等应急救援情况。
部分网民认为相关部门预警到位,此类声音占比达 14.29%。
还有部分网民质疑有商家发“灾难财”,称台风期间个别电商平台上的充电宝大幅涨价,呼吁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占比为 13.88%。
四、风险分析
(一)直观画面冲击力强,舆论负面情绪凸显
台风“摩羯”因波及范围广,且具有不确定性等特点,受到公众广泛关注。大量用户电力、通信中断,部分房屋倒塌,60 多亩香蕉林被拦腰斩断,多台造价千万的风机被吹断等直观场景被广泛传播,较大的伤亡人数及经济财产损失牵动舆论神经,加剧网民担忧、恐慌情绪。农牧渔业损失惨重,房屋大面积受损等信息激发网民共情心理。若后期救灾、安置、补偿不到位,相关舆情有进一步发酵可能。
(二)哄抬物价现象引发网民质疑,潜在舆情发酵风险大
有网友爆料,台风期间有商家发“灾难财”,称网店中个别充电宝售价平日 20 元至 50 元不等,在台风期间标价一度涨到近 300 元,此信息经媒体报道后迅速传播,受灾地区物资短缺现象可能进一步引发民众焦虑情绪,相关部门若不及时跟进或将衍生新一轮舆论危机。
(三)个别用户被迫转移,暴露应急救灾管理不足
海南省徐闻县部分居民表示,虽当地政府发布转移通知,但部分住户未及时转移。实际受灾后,家庭住房财产损失严重,情绪激动,随即发微博向政府求助,潜在影响相关部门舆论声誉。
(四)不实信息广泛传播,加剧公众恐慌情绪
受台风登陆影响,多地网络通信中断,导致部分受灾地区情况无法及时上报。部分自媒体和微博个人账号未经官方确认,发表台风最新进展和谣言信息,称“断水断电将持续一周”等,可能加剧公众恐慌情绪,不利于救灾工作的顺利展开。
五、舆情应对建议
(一)政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政府应第一时间通过主流媒体、地方媒体及社交平台发布救灾进展,保障民众基本知情权,适时转移舆论焦点,疏导舆论压力。既要保证信息发布的及时性,也要保证其准确性,确保正确的舆情导向。
(二)密切关注网民反馈,优化信息获取渠道
台风登陆及救灾期间,应密切关注受灾网民的社交媒体反馈,适时发布权威、客观的救灾信息,安抚网民情绪。同时,可开辟灾区网民线上求助通道,积极引导网民发表建设性意见,防止舆论向消极方向发酵。
(三)快速处理负面舆情,防范衍生事件发酵
针对价格哄抬、应急救援不及时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介入调查,及时披露处理结果,并通过媒体和舆论引导公众对救援工作的信心。
聪听舆情大数据专注于互联网舆情研究与服务,依托现有的舆情监测系统,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定制化的舆情解决方案。无需从零开始开发,凭借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平台能力,聪听舆情不仅实现了成本优势,还能快速部署。同时,系统具备卓越的安全性和数据处理能力,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高效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