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 | 合伙人计划 登录 预约演示 400 618 7710
当前位置:首页   >  洞察  >  网络举报舆情及其应对策略
网络举报舆情及其应对策略
2022-09-14 16:34:30 821

唐山打人事件爆发以来,多地掀起网络举报热潮。例如:妻子举报丈夫有第三者、某公司网站仿冒电信运营商官网,涉嫌诱导网民支付充值、河南村镇银行取款难储户被赋红码、湘雅二院刘翔峰涉嫌严重违法被查等事件,有些是真实的事件,有些存在虚假举报,处置该类事件上也存在舆论质疑或存在滥用职权等隐患,面对大量的网络举报,也需要相关部门、民众去判别,去伪存真。


一:网络举报舆情的特点

1、多起网络举报集中曝光,网民负面情绪显著

2、微博成举报主要阵地,大V助力推动信息传播

3、网络举报高热也体现出传统举报漏洞,网民呼吁制度化改革

4、网络环境畅通也存在恶意举报、虚假信息等乱象有待治理


网络举报舆情.jpg

二:聪听舆情应对建议

1、畅通举报渠道 及时回应舆论关切的问题

未必每一个网络举报都能冲上热搜,引发全民关注,但是网络举报的成本低,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政府应在畅通网络举报渠道的基础上,谨慎甄别虚假恶意举报,及时回应舆论关切的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的利益。

同时,专家建议有关部门通过完善举报电话、举报邮箱、“一键举报”窗口、12345 热线等传统举报方式,另外,开辟畅通的网络举报渠道,借助新浪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畅通网民举报渠道,才能更好的加强宣传,普及举报方式,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如实举报。

2、建立信息监测体系,及时回应舆论 

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测体系,舆情监测体系不仅包括各类舆论事件舆情应急预案,也包括利用舆情监测系统及时、准确、全面、高效地监测网络举报相关信息,在舆情进一步发酵前妥善处理,有效避免负面舆情风波,避免因此引发的此生舆情。点击免费试用

3、真切解决问题,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网络举报一方面会揪出黑恶势力、揭露不公现象,或会降低政府公信力,引起舆论风波,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恶意举报、网络暴力、虚假信息等问题,针对群众的网络举报,有关部门应及时核查信息真假,有问题要及时处理,积极回应,从根本上减少网络举报频发的源头,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版权声明:本文由【聪听数智】平台创作,标题:网络举报舆情及其应对策略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或修改侵权内容。谢谢!!!
热门文章 换一换
热门标签 换一换
舆情优化
新华网舆情
报告分析
舆情分析
舆情报告
商业
舆情知识 换一换
客服服务热线(7*24小时):
400-618-7710
技术支持热线(7*24小时):
185-0023-2776
邮箱: admin@congting.com
公众号二维码